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

健康與亞健康

     健康與亞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健康的十個標準:
1.精力充沛對日常工作和生活不感到過分緊張和疲勞.
2.樂觀積極勇於承擔責任.
3.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4.應變能力強能適應環境的各種變化.
5.抗病能力強對一般感冒,傳染病具有抵抗力.
6.體重適中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臂比例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瞼不浮腫.
8.牙齒清潔堅固無缺損無痛感無齲齒齒跟色澤正常
無出血現象.
9.頭髮有光澤無頭屑.
10.肌肉豐滿皮膚富有彈性走路.活動感到輕鬆.
綜上所述,現代健康的含意大致包括四個方面:
生理健康--à人體結構完整生理功能正常.
心理健康--à情緒穩定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知足常樂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具有同情心.愛心與人和睦相處
於交往.
道德健康----道德的最高標準是無私奉獻最低標準是不損害他人.
適應健康----能夠適應和勝任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角色.
亞健康是一種臨界狀態,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雖然沒有明確的
疾病,但卻出現精神活力和適應能力的下降,如果這種狀態不能得到
及時的糾正,其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很容易引起心身疾病。
包括:心理障礙、胃腸道疾病、高血壓、冠心病、癌症、性功能下降、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煩躁、失眠、消化功能不好、食欲不振、腹脹、心慌、胸悶、便秘、腹瀉、感覺很疲憊,甚至有得了重病的感覺。然而體格檢查並無器官上的問題,所以主要是功能性的問題。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除了疲勞和不適,不會有生命危險。但如果碰到高度刺激,如熬夜、發脾氣等應激狀態下,很容易出現猝死,就是『過勞死』。
有人提出亞健康狀態的五個主要範疇:
1. 指身心不適應的感覺所反映出來的種種症狀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往往難以確診的情況;
2. 某些疾病的臨床前期表現尚未形成確鑿的病理改變;
3. 一時難以明確其臨床病理意義的如疲勞綜合症、憂鬱症、神經衰弱等;
4. 某些病進入恢復期表現出來的虛弱及種種不適;
5. 在人體生命週期中衰老引起的組織結構老化與生理機能減退所出現的虛弱症狀。
人類永遠健康的夢想也許早就離我們遠去因為疾病已不再主要
由致病性生物因素導致更由於體質因素、生活方式、環境污染、社會競爭帶來的衝突和壓力等因素所導致。生產力的進步給我們帶來
豐富的物質享受的同時也帶來了與現代文明相伴的威脅我們健康的因素使人們進入亞健康的身心低質狀態。
病因
1.情志心理因素: 中醫認為情志因素直接作用於臟腑引起機體的生理發生變化如思慮勞神太過會導致心脾兩虛出現健忘納呆等;鬱怒傷肝會導致肝氣鬱結、氣血不調出現煩躁頭痛等症。不良個性者往往有不合理的信念和認知方式由於心理不健康往往對社會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差導致七情變化過於激烈從而加速了由亞健康狀態向疾病狀態的轉化過程。中醫形神學說認為人的精神意識思維及情感活動是以健康的機體作為物質基礎的。形神二者在病理上相互作用神傷及形形傷及神神情之傷往往是形體病變的先導也就是說在悲觀抑鬱、思慮不解的心境下亞健康乃至戒備狀態將如影隨形。
2.氣質體質因素: 不同體質、氣質類型其生理病理表現都有一定差異同時也和疾病的傾向有關係。處於不良、病理體質的人不但軀體處於亞健康狀態而且心理狀態也多不健康體現出心身兩方面的不佳狀態( 亞健康狀態)
3.社會環境因素: 不同的個體在社會環境發生變化時會有不同的反應。常見的不良因素有射線、噪音、疲勞、環境污染、社會競爭、人際衝突等使得人們的抵抗力下降心身疲勞。
4.不良生活因素: 缺乏鍛煉、煙酒嗜好、飲食起居不合理等。
臨床現象
 亞健康必須是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中間狀態其症狀包括
1. 身心輕度失調狀態: 表現為有時出現疲勞不堪情緒低落心情鬱悶煩躁納呆失眠等身心失調症狀;
2. 潛臨床狀態: 指已經出現了與某些疾病有關的高危傾向潛伏著發展成為某病症的極大可能或發展態勢。
3. 中醫學對亞健康的描述很普遍常見於雖然西醫檢查不出具體病但是病人卻經常出現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面色無華、手足心熱、頭暈目眩、健忘耳鳴、失眠多夢、納呆腹脹、少氣懶言等症狀中醫辨證多屬於各種虛損證候、氣血失調、痰濕阻滯等證。而往往這些不同的改變與人的體質。氣質有密切的聯系。如陰虛體質多發熱、消瘦陽虛體質多畏寒神疲等。
預防方法
1. 改善體質預防為主:人的體質是相對穩定的個體特徵具有可變性因而體質也是可以通過干預手段加以改善的體質的改善無疑會減少亞健康狀態並且能使亞健康向健康狀態轉化。
2.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早期認識亞健康狀態採取積極的方式以防止其轉變為疾病狀態; 針對亞健康狀態除了心理治療、社會支援等還應大力開發適應於不同氣質類型及體質特徵的中藥方劑心身並治達到以人為中心的個性化治療的最佳效果。


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認識過敏性鼻炎與氣喘

認識過敏性鼻炎與氣喘----吳龍源 醫師
過敏性鼻炎和支氣管哮喘之間的聯繫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有以下幾方面:
一、大約有1/ 3 的過敏性鼻炎患者會同時或先後出現支氣管哮喘。不伴有支氣管哮喘的過敏性鼻炎患者約2/ 3 會伴有支氣管黏膜高反應性這類患者較無支氣管黏膜高反應性的患者更容易發展為支氣管哮喘。因此當過敏性炎症反應僅限於上呼吸道時就應該採取積極和有效的治療措施這樣可以使大多數過敏性鼻炎患者不發展為支氣管哮喘。
二、上下呼吸道的黏膜是相連的因此無論上下呼吸道的任何部位接觸過敏原均可產生相似的組織病理學改變和臨床表現。
三、鼻肺反射(又稱鼻-支氣管反射、鼻心肺反射) 由自主神經介導傳入神經為三叉神經傳出神經為迷走神經。當鼻和鼻竇黏膜上的三叉神經末梢受到刺激興奮時能反射性地引起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導致支氣管內阻力增加和肺順應性降低甚至氧分壓降低出現支氣管哮喘的臨床表現。
四、 過敏性鼻炎與呼吸道炎症的病理學改變也很相似包括炎性細胞浸潤。鼻和支氣管黏膜的炎症反應是導致黏膜高反應性的直接原因。
五、 呼吸道過敏原激發試驗最能說明上下呼吸道炎症之間的聯繫。曾有人進行了兩部分實驗部分選無支氣管哮喘的花粉症患者用花粉進行支氣管激發試驗發現炎症反應不僅局限于支氣管黏膜也發生於鼻黏膜。第部分選無哮喘症狀的常年性過敏性鼻炎患者用相應變應原進行鼻黏膜激發試驗結果除出現鼻黏膜炎症反應外支氣管黏膜也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應。
六、現代醫學對於兩病治療及給藥途徑類似都以採用類固醇抗炎藥物為主。局部用藥更為重要主要目的是防止和減輕上下呼吸道的過敏性炎症反應。
因此國外已有學者建議將此兩種病視為一種疾病統稱為過敏性鼻支氣管炎。
在中醫學上,中醫臨床經由整體觀念以及辨證論治治病求本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採用中藥以及針灸治療已經顯現其優勢。中醫學認為肺為嬌臟外合皮毛。如果脾肺氣虛腠理疏鬆則易使風寒之邪外襲而發病。常見症狀為病初為陣發性鼻癢繼之連續噴嚏少則一次幾個多則幾十個急性發作時常有多量水樣鼻涕流出間歇性或持續性鼻塞還可出現暫時性嗅覺減退、頭痛、耳鳴、流淚等症狀。《臟象》曰:『肺開竅於鼻肺屬金、腎屬水、金水同源』。肺氣虛弱易受風寒肺脾氣虛水氣泛鼻。腎者主水腎氣虧虛氣不歸元致噴嚏頻頻清涕不止治療多採用宣肺健脾補腎固表止汗之法其中益氣固表為基本治療方法。

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中醫談消化性潰瘍的病因與病機及臨床症狀

中醫談消化性潰瘍的病因病機及臨床症狀
吳龍源  醫師
傳統中醫學上認為飲食不節三餐不定時情緒不定所傷,肝鬱氣滯,肝氣犯胃外邪侵襲寒氣客胃脾胃虛損升降失常都是胃脘痛、胃痛的病因。現代醫學則認為胃炎、潰瘍、胃癌等疾病雖都以胃痛為主症但胃炎、潰瘍、胃癌在胃病中病情分別處於輕至重惡化發展中的不同階段除飲食因素外精神因素、濫用藥物等都是誘發潰瘍的病因。
消化性潰瘍的病變在胃。在生理上胃氣主降脾氣主升。若飲食不節、三餐不定、肝鬱犯胃、寒氣客胃都能引起胃失和降使食濁滯留於胃腐爛胃壁。胃絡瘀滯日久血敗造成胃壁腐爛。經由X-鋇餐顯影照射和胃鏡檢查可證實消化性潰瘍的基本病機是絡瘀血敗胃體腐爛。
邪濁腐蝕胃壁則胃痛胃壁受損蠕動、排空、主降功能受到影響則脘腹脹滿、納差、噯氣潰瘍損及幽門、胃竇則嘔吐潰瘍深入肌層侵及脈絡脈絡破損血液溢出則嘔血、吐血、黑便失血過多則見面色蒼白或萎黃、四肢厥冷、脈微的氣血兩脫證潰瘍日久胃濁不降病及脾不升清氣血生化貧乏則乏力感、少氣、疲憊潰瘍穿破胃體濁物漏至腹腔則成壞證。
消化性潰瘍初期為食濁( 濕濁) 邪熱壅結病證屬實日久脾胃升降失常則為正虛邪實。實證多為寒飲() () 胃降受約寒凝血滯( ) 熱聚胃腐蝕胃壁肝鬱氣滯胃失和降影響胃的通暢輕則胃體充血、水腫、黏膜受累而成炎變重則絡瘀血敗瘀熱() 腐蝕胃壁而成潰瘍。虛證多因潰瘍日久實熱熾盛胃陰受灼則為胃陰虛化源不足脾胃俱損則脾胃陽虛絡傷亡血,嚴重者則氣隨血脫。
消化性潰瘍的臨床主要症狀:
消化性潰瘍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潰瘍好發於胃體小彎、胃竇部及十二指腸球部(胃底、胃大彎少見) 。臨床表現為上腹疼痛不適慢性週期性發作常見於空腹時疼痛進餐後消失易發生在下午、晚上或半夜疼痛性質以刺痛、灼痛、鈍痛或劇痛為主疼痛部位多在上腹正中胃潰瘍一般在劍突正中偏左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常在腹部正中偏右當後壁潰瘍穿出漿膜層時疼痛可放射至肩背部常伴胃脘痞脹、泛酸胃口不好、噁心嘔吐、大便不調、乏力感及少氣等證。

生活習慣不好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

生活習慣不好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
吳龍源醫師
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很大,忙碌之餘忽略了身體健康,當疾病上身時,後悔莫及不良的生活習慣可帶來多種疾病,胃食道逆流病就是其中之一
胃食道逆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逆流至食道引起的泛酸胃灼熱感(燒心)等症狀或組織損害嚴重的胃食道逆流病可導致食道狹窄出血等,長期胃食到逆流病可引發食道癌變
不良生活習慣是主要誘因
胃食道反流病發病原因是由於食道對胃十二指腸內容物逆流的防禦
機制下降,引起攻擊因數酸以及胃蛋白酶膽鹽胰酶等對食道黏膜的攻擊作用增強的結果不良的生活習慣是引起胃食道防禦機制下降的主要因素
不良生活習慣一: 飲食不定時,饑一餐飽一餐不吃早飯,或是晚飯
吃得太遲或是有吃宵夜的習慣飽食一頓後倒頭大睡這些壞習慣易讓胃功能紊亂;而經常在睡覺前兩小時吃東西會造成胃下垂,致使食管括約肌鬆弛導致胃酸逆流
不良生活習慣二性格抑鬱,愛生悶氣調查發現,約40%胃食道逆流患者的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當人長期處於精神緊張憂慮或抑鬱狀態,負面情緒對大腦皮層產生不良的刺激,使得下視丘腦下垂體中樞的調節作用減弱或喪失引起自律神經功能紊亂食道括約肌的收縮和舒張,受自律神經支配,如果自律神經功能紊亂了,食道管括約肌這活門的開關閉合必然隨之發生異常人非常生氣的時候會打嗝,就是這樣來的
不良生活習慣三:飲酒飲酒與胃食道逆流病顯著相關調查發現,每週飲酒次以上與頻繁的胃食道逆流症狀有相關性,大量飲酒與有症狀的胃食道逆流病相關
不良生活習慣四:抽煙抽煙促進並加重胃食道逆流病症,因為抽煙可減少食道括約肌內壓力;長期大量吸煙還可使幽門括約肌鬆弛,十二指腸液逆流
不良生活習慣五:暴飲暴食體重超過標準暴飲暴食及經常吃零食等,均可引致胃壓上升,增加胃酸逆流風險肥胖或體重超標的人在用餐後,胃食道壓力較常人高出一倍;下食道括約肌鬆弛次數比體重標準者平均多次;腰圍越大,括約肌鬆弛程度越嚴重肥胖者食量較大,食物堆積在胃內會讓胃壓上升,當胃氣穀峰上升到括約肌時,就好像崩堤一樣導致胃酸逆流到食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