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中醫學上對於抑鬱症的病因病機認識

中醫學上對於抑鬱症的病因病機認識
吳龍源   醫師
抑鬱症屬情感性精神病,臨床症狀包情緒低落、思緒遲緩和精神運動性抑制嚴重時可終日不言不動但也有部分患者伴有嚴重的焦慮症狀出現自殺觀念及行為。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抑鬱症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各個年齡段呈現不同程度的抑鬱患者。如青少年抑鬱症、產後抑鬱症、更年期抑鬱症等這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危害已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抑鬱症為多因素疾病與遺傳、神經介質及軀體、心理和環境等因素有關。多數學者認為抑鬱症的發生常與單胺物質代謝紊亂尤其是去甲腎上腺素、或五羥色胺的代謝紊亂密切相關;此外神經內分泌紊亂以及間腦功能紊亂對本病的發生有重要作用。不僅長期精神情志異常與抑鬱症有密切的因果關係而且濫用藥物等亦可導致抑鬱症的發生。
目前國內外對治療本症病程進展的方法和藥物都有了相當大的進展。結合現代醫學發掘中醫藥特色結合數年的中醫治療及證候研究對抑鬱症病因病機有了初步的認識。以下將從中醫學對抑鬱症的認識回顧基礎上進一步敘述對抑鬱症發生發展的認識。
歷代醫家對抑鬱症病因病機的認識
中醫學對抑鬱症的認識較早雖然未有專論但對本病的描述散見於郁證、百合病、臟躁、癲證等疾病中。歷代醫家從不同角度論述其對病因病機的認識。
早在《靈樞‧口問篇》就有「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
素問‧調經論篇》云:「------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
《醫經溯洄集‧五鬱論》:「凡病之起也多由於郁鬱者滯而不通之意。」
景岳全書》云:「若憂鬱病者則屬大虛本無邪實」明確提出憂鬱病(即抑鬱症) 這一病名。
《丹溪心法》專立有《六鬱論》對病因病機分析甚詳:「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拂郁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于鬱。」認識到氣鬱在發病中的意義。
《脾胃論‧安養心神調治脾胃論》曰:「凡怒愁思恐懼皆損元氣夫陰火之熾盛由心生凝滯七情不安故也」;張景岳又有:「凡五氣之鬱則諸病皆有此因病而鬱也。至若情志之鬱則總由乎心此因鬱而病也」及「夫百病皆生於氣正以氣之為用無所不至一有不調則無所不病」的認識等。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多以情志不舒、氣機鬱滯為抑鬱症之因同時強調了氣血不和、陰虛火旺、心神失養在抑鬱症發病中的作用。這些認識至今看來仍符合臨床實際並為進一步探索抑鬱症發病機理提供理論依據。

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中醫談小兒哮喘發作的病因病機

中醫談小兒哮喘發作的病因病機
      吳龍源 醫師
痰飲內伏是小兒哮喘發作的病理基礎。中醫學上認為哮喘的發生系肺脾腎功能失調痰飲留伏感受外邪觸動伏痰所致。《證治匯補》中「哮即痰之久發者內有壅塞之氣外有非時之感膈有膠固之痰。」 朱丹溪有「哮喘專主於痰」李中梓有「哮即痰喘」 之說。痰的來源主要是由於臟腑功能失調而產生特別是脾虛失運水穀精微不能化生而生痰。痰伏于肺從而形成哮喘的夙根。在《脈因症治》中有「哮病之因痰飲留伏結成窠穴潛伏於內偶有七情之犯飲食之傷外有時令之風寒束其肌表則哮喘之疾作矣。」可見伏痰為發病的關鍵感受外邪是哮喘發作的重要誘因。本病的發作多與風邪有關所謂風邪一是外界賊風導致肺失宣肅而成(如感冒、流行感冒); 二是肝風為患肝為風木之髒或疏泄不及或升發太過都可影響肺之宣肅如風動金鳴木擊鐘聲常可導致哮喘發作或加劇。該病多發於春秋季節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發作前多有鼻、咽、眼、眉毛周圍癢搔抓不寧鼻塞流涕、噴嚏流淚、咳嗽等先兆症狀;反復發作發止迅速發作時有喉間痰鳴等表現所有這些症狀都符合「風邪善行數變」的特點。痰動血瘀氣道痙攣是哮喘發作的病理機制。小兒哮喘發作期病位主要在肺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外合皮毛具有通調水道之功。風邪襲肺肺失宣發肅降津液停聚為痰。正如《脈因症治》中所云:風痰之因外感風邪襲人肌表束其內鬱之火不得發洩外邪傳內內外薰蒸則風痰之症作矣」 痰作為繼發因素反過來又可阻礙肺之宣降加重氣機逆亂。肺與血液的生成及運行又有不可分割的聯繫當各種病因作用於肺肺正常的生理功能發生障礙。唐容川在「血證論」有「內有瘀血氣道阻塞不得升降而喘」的論述。因此痰瘀哮是喘的病理產物之一又是不可忽視的病因痰瘀相搏阻於肺與氣道致使氣道攣急;氣道攣急肺管不利又影響痰的排出使「上氣喘逆攣急不通」。《類證治裁》對哮喘的發病機理作了概括指出「哮證由於痰熱內鬱風寒外束初失表散邪留肺絡宿根積久隨感輒發。》 總之哮喘的發病機理在於外感時邪引動內在痰飲使肺失清肅痰隨氣升氣因痰阻肺氣憤鬱血行不暢閉阻氣道以致呼吸困難氣息短促等症狀出現。

中醫談小兒哮喘發作的特點

中醫談小兒哮喘發作的特點
     吳龍源 醫師
    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臟腑嬌嫩衛外不固,免疫力抵抗力差,容易於感冒所以外邪侵襲為小兒哮喘常見的誘因小兒脾常不足且小兒生機蓬勃發育迅速對營養飲食的需求遠較成人迫切兩者之間存在著矛盾若飲食不節制,嗜食酸鹹等都可傷及脾胃其它臟腑的疾患也常影響脾胃因此哮喘的患兒常有脾胃功能失調的臨床症狀出現另一方面哮喘患兒在嬰幼兒時期常有肌肉鬆弛濕疹喉中有痰聲等脾氣虛弱的徵象。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以上說明無論是小兒哮喘的發生、演變、轉歸莫不與脾密切相關。小兒為純陽之體這在生理上表現為生機蓬勃發育迅速在病理上為小兒素體陽盛或因六淫化火或因肥甘積滯熱自內生痰因熱動感受外邪也特別容易從陽化熱所以小兒哮喘在發作期多表現為熱證或寒包熱證而單純寒證並不多見。正如《素問‧通評虛實論 》所勻, 「乳子中風熱喘鳴肩息」 之論。小兒發病容易傳變迅速吳鞠通《解兒難‧兒科總論 》中說: 臟腑薄藩籬疏易於傳變肌膚嫩神氣怯易於感觸。」 小兒哮喘發病急驟稍有誘因如氣候變化、傷風感冒、疲勞、接觸異物、驚恐、課業壓力等因素都可導致哮喘發作重者可見張口抬肩鼻翼扇動口唇青紫不能平臥等「喘脫」的危候。
辨證論治
風盛動痰、痰瘀互結、氣道痙攣是本病發作的根本病機疏風解痙降氣平喘化痰活血是治療本病的大法。小兒哮喘在急性發作期多有誘因多為邪實根據急者治其標的原則發作期病位主要在肺故該法屬於治標治肺之法。哮喘病發作時採用疏風之法,《證治匯補‧哮病》 中「哮為痰喘之久而常發者因內有壅塞之氣外有非時之感膈有膠固之痰三者相合閉阻氣道搏擊有聲發為哮病。」 可見治療的關鍵在於疏其非時之感理其壅塞之氣化其膠固之痰。在辨證上雖有冷哮、熱哮之分但治療時應用疏風之法卻是共同的。
痰瘀阻肺是哮喘發作的重要病理因素痰瘀膠結不解致使哮喘遷延不愈痰瘀同治亦為發作期必備之法肺與大腸相表裡痰瘀阻肺肺氣宣降失常常易導致腑氣不通以致濁氣上逆加重氣機逆亂而使哮喘難平所以多佐以通腑降氣之法加萊菔子、杏仁等藥物。「 風盛則痙攣」疏風和解痙同樣重要疏風是解痙的前提此兩者相對而言疏風為治本之法解痙為治標之法疏風正是為瞭解痙。筆者治療小兒哮喘發作常選用麻黃、地龍、白僵蠶、蟬
蛻、魚腥草、蘇子、黃芩、桔梗、蚤休、前胡等中藥組方方中的麻黃有平喘魁首之稱該藥外通玄府上宣肺氣。下降逆氣又有通調水道之功一藥多效堪稱對症的良藥。
清《陳複正在‧幼幼集成 》中雲: 哮喘為頑痰閉塞非麻黃不足以開肺竅放膽用之百發百中。「蟬蛻入肺肝兩經既可疏風泄熱宣肺主外風又可平肝解痙主內風僵蠶息風止痙解毒散結該藥最善於祛除內風兩藥配伍互相增效共同治風為治病求本之道蘇子、前胡止咳平喘降氣潤腸通便配伍麻黃一宣一降使腑氣得通濁氣得降肺氣通暢則哮喘自止正如朱丹溪所云: 善治痰者不論痰而治氣。」 痰瘀同治是治療哮喘發作期的必用之法。臨床發現瀉肺化痰藥中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常可增強滌痰平喘的效果。
清‧汪昂云: 風盛則氣壅…….壅於咽喉則痰喘。」 祛風要活血血行則風散風散則氣壅緩、咳喘平。方中的地龍具有清熱息風平喘通絡活血化瘀之能更善於通經絡中的風痰散巢中之伏飲且解痙之力尤強對於哮喘發作中的多種病因都有治療作用桔梗助麻黃開宣肺氣並有化痰排痰之功使肺得宣發而外竅得開痰液得排則哮喘自止黃芩、魚腥草、蚤休清除肺內鬱熱解除閉肺之邪。縱觀全方標本兼治寒溫並用又充分結合小兒素體陽盛感邪易於熱化的生理病理特點該方總的偏於清涼更適合於熱哮及寒包火型的哮喘。

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淺談更年期婦女常見臨床症狀

淺談更年期婦女常見臨床症狀
  吳龍源 醫師
更年期是婦女大約到40 歲左右,卵巢功能逐漸減退,最後接近完全停止的一個階段,是婦女從生育年齡過渡到老年階段,卵巢功能逐漸減退給生理所帶來的一系列改變。整個更年期可分為絕經前期及絕經後期,而以絕經分界。絕經期是一個過渡階段,從一個長期習慣的生育期內分泌環境過渡到另一個新的內分泌環境。因此,產生的自律神經紊亂,臨床症狀多種多樣,其嚴重程度也因人而異,所以統稱之為更年期綜合症。
更年期綜合症臨床表現
一、心血管症狀
1.潮紅:病人感到一陣熱潮湧上頭部,可伴有頭暈,眼前發黑,心悸,胸部壓迫感;並且顏面、頸及胸部皮膚呈彌漫性或片狀發紅。
2.血管痙攣性疼痛,病人常主訴心前區緊迫感,心電圖有全部ST 段下降及T 波下降或低平。此外還可出現周圍血管痙攣。病人首先訴稱蟻走感及肢端感覺異常。
3.高血壓,其特點是收縮壓高及波動非常顯著,並由此引起陣發性頭痛、眩暈、心動過速或心律不齊及由此產生的心悸不適,但並無器質性病變發現。
4.眩暈、耳鳴、眼花,眩暈有時不伴隨潮紅出現,最常發生於晨起或變換體位。
二、 精神神經症狀
更年期婦女常訴述一些精神神經症狀,如記憶力減退、失眠、焦慮、抑鬱、神經過敏、易激動、精神不安、情緒不穩、陣發性啼哭等等。
三、新陳代謝障礙
1.許多婦女在更年期體重增加,而肥胖病有1/3以上發生于更年期婦女。
2.血管硬化及心肌梗死,卵巢功能健全的婦女很少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到了更年期這種病變就明顯增加。
3.1/4  更年期婦女患關節疼痛。40-50 歲女性關節痛者5倍于同年男性。
4.更年期婦女由於外傷、過勞、姿態不正、受寒等原因,頸、腰骶、
骶髂關節及其鄰近區域,常表現為持續性疼痛,但並不嚴重,休息後見輕,勞累或氣候轉變時加劇。
5.陰道炎及子宮、陰道脫垂,陰道乾澀,行房不適、小便急迫感等。
6.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占骨質疏鬆症的80%左右,5 倍于男性患者。一般在絕經後3 10年發現,絕經越早,骨質疏鬆的發生亦越早。其他,更年期還有一些新陳代謝障礙,如脂肪及糖代謝失調,常有糖尿病傾向,飲食性糖尿,大便異常,腸胃脹氣等消化系統症狀。

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中醫藥對於慢性胃炎的治療經驗

中醫藥對於慢性胃炎的治療經驗
     吳龍源 醫師
在胃病的治療原則上,胃主受納以降為順不降則滯。因此通降是胃的生理特點。若通降失常則水反為濕穀反為滯形成氣滯、血瘀、濕阻、食積、火鬱等。所以說『壅滯』是胃的病理特點。治療上要著眼於『通降』即調氣血疏壅塞消鬱滯。不同的病因用不同的通降之法。如屬氣滯者用理氣通降法屬血瘀者用化瘀通降法屬熱鬱者用泄熱通降法屬陰虛者用養陰通降法屬胃寒者用散寒通降法。
作者認為胃病臨床表現複雜多樣常虛實夾雜寒熱並存深淺不一。因此治療上強調審證求因分辨標本虛實,掌臥主要症後互相兼顧不可顧此失彼以使邪去正複胃降脾升中土平安正氣恢復。
在治療上首先應探求病機脾胃虛弱為本邪氣干胃為標慢性胃炎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如胃脘部疼痛、脹滿、痞滿、痞塞、噯氣、嘈雜等等屬中醫胃痛、胃痞、嘈雜等範疇。引起胃痛的病因非常複雜有外感六淫亦有內傷七情及不節飲食等正如清代名醫邵新浦所勻: 胃者十二經脈之長其作痛之因甚多胃者匯也乃沖繁要道為患最易。古人據其病因而分有氣、血、冷、火、痰、食、蟲、悸、疰九種心痛(今之胃痛) 可見胃痛病因的複雜性。作者根據中醫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也就是當一個人自身免疫力夠的話就不容易受外來病菌傷害)的發病學原理及《金匱要略》 中 「若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四季脾旺不受邪等理論認為慢性胃炎的病機特點是虛實夾雜脾胃虛弱為本邪氣干胃為標。脾胃虛弱多數為脾胃氣虛部分可伴陰血不足;邪氣包括六淫、肝膽氣火、不節飲食、痰飲、瘀血等。正如《雜病源流犀燭》:胃痛# 指出:胃痛邪干胃脘病也胃稟沖和之氣多氣多血壯者邪不能干虛則著而為病。強調在脾胃虛弱基礎上邪氣干胃才發病出現胃痛等。首先脾胃虛弱運化功能失常氣血化生不足機體正氣虧虛抗病力低下外邪易乘虛入侵犯胃致脾胃功能失調氣機逆亂氣滯血瘀而出現胃脘部疼痛、脹滿、痞滿等症狀如《諸病源候論》云:此二脈(脾經胃經) 俱虛五邪所乘正氣與邪交爭在於經則胃脘急痛。其脾胃虛弱則土虛木乘易致肝胃不和與肝脾不和之證正如醫學正傳》所說:飲食失節勞役過度以致脾土虛乏肝木得以乘其土位而為胃脘當心而痛。 再次脾胃虛弱運化水谷和水濕功能失常水濕不從正化停而為痰為飲痰飲又進一步影響脾胃功能致使病情更複雜遷延不愈如葉天士所說:胃痛久而屢發必有凝痰聚瘀。由上述可知對慢性胃炎病機的高度概括是要言不繁切中要害在臨床上頗具指導意義。
在診法上應重視腧穴診察:慢性胃炎臨床表現複雜多樣多數患者有胃脘部局部不適症狀但也有不少患者無明顯胃脘部局部不適而表現為諸如咽喉部不適、頭暈、困乏、周身不適等這增資臨床診斷的難度致使臨床漏診不少。作者根據中醫『有諸內必形諸外』的診斷學原理結合針灸學中經絡腧穴有關理論認為中脘穴局部壓痛或壓之酸脹或捫及結節或局部皮色變化是診斷胃病的有力證據。中脘穴是胃之募穴募穴是臟腑原氣輸注於胸腹的部位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臟腑功能的變化尤其是在慢性疾病中與胃鏡檢查結果的符合率頗高尤其適用於無胃脘局部症狀患者的診斷。此外有時在足三里穴和胃俞穴局部亦出現上述變化但以中脘穴為多見。
注重飲食生活調養:作者長期臨床觀察到胃病的發病和療效與飲食生活習慣密切相關故在治療期間患者必須要注意飲食宜忌。宜一日多餐以粗米飯或是厚粥為主,若有胃酸過多者應以粗米飯為主,不可吃稀飯以免引發胃酸過多,配合富有營養、易於消化的食物如雞蛋、魚肉、瘦肉等特別提暢吃魚因其易於消化吸收而無傷胃之弊有渣之品最好去渣食用。忌食一切生冷瓜果、辛辣酸澀等有刺激性食物; 忌油炸肥膩、太硬的飯及其他堅硬難化之物;忌變質不潔之物。但也要防止另一傾向即患者因擔心藥物與食物相抵觸而盲目忌口致使營養不良抗病力低下不利於疾病恢復。此外患者應戒煙戒酒。平時生活要有規律睡眠充足保持心情舒暢樂觀適當參與社交活動及適當運動儘量避免不良情緒刺激。平時應注意保暖尤要避免胃脘部受涼。如此配合藥物治療可提高療效。臨床上許多醫生和患者均只重視藥物而忽視飲食生活調養致使療效不明顯。
典型病例介紹
案一、蕭某40 ,銀行經理幹966 xx日初診。患者主訴胃脘部脹痛噯氣反復發作年以上。多次胃鏡檢查鏡下見胃粘膜花斑樣充血水腫多處粘液斑附著胃竇部多處糜爛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伴糜爛曾多處診治服用多種中西藥治療療效不佳。現主要症包括上腹部脹痛痞滿噯氣心煩易怒口苦食慾不振便不順暢舌質淡紅舌邊偏紅苔薄舌根部厚膩左手脈細弦右手脈沉而濡。脘腹部柔軟中脘穴有壓痛。四診合參證屬脾氣虛肝火犯胃。治以健脾和胃疏泄肝火。藥物:黨參五錢,白朮四錢茯苓、元胡、各四錢炙甘草二錢,梔子、川楝子、天麻、黃芩、天花粉、石斛各三錢。給予五帖,每天一帖水煎服加服六君子湯加黃芩左金丸天花粉等科學中藥3x14並囑注意飲食和調節情志。二週後複診時胃脘腹脹痛明顯減輕心煩口苦好轉。守上方七帖後及科學中藥柴胡舒肝散加石斛加四君子湯3X14,服藥後胃脘腹脹痛、心煩口苦基本消失。後用科學中藥香砂六君子湯加柴胡舒肝散加減調治四週複查胃鏡胃粘膜光呈橘紅色糜爛灶消失病癒至今未複發。
此病歷作者認為患者胃口不好大便不暢右脈沉濡是脾氣虛的表現; 脹痛噯氣心煩易怒口苦舌邊偏紅左脈弦是肝火旺的表現。辨證為脾氣虛肝火犯胃治以補脾胃瀉肝火。用四君子補益脾胃加延胡、梔子、川楝子、天麻以理氣清瀉肝火雞內金以消食藥證相符取效迅速。
案二、 32 教師970707日初診。患者無規律性胃脘脹滿隱痛四年。曾在多家醫院診治療效不滿意,二月前在西醫醫院經胃鏡檢查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幽門桿菌感染陽性HP (+) 。近日因情志不暢而致胃脘脹滿疼痛加重甚則兩脅脹痛伴噯氣善太息心煩,胃口很差,大便溏薄舌質淡紅苔薄白左關脈弦右脈細而浮。胃脘腹部軟中脘穴壓痛明顯且局部有條狀結節。四診合參證屬肝鬱脾虛肝胃不和。治法以疏肝健脾理氣和胃。給予方藥用六君子湯合四逆散加減:黨參八錢,白朮、茯苓、白芍四錢、枳殼三錢錢,柴胡、雞內金、陳皮各三錢 ,延三錢,炙甘草二錢。給予五帖每日一帖水煎服。7 15 日複診,胃脘腹脹痛已明顯減輕食浴增多。上方加香附三錢,再五帖,及柴胡舒肝散加六君子湯鬱金青皮等中藥粉3x14天,服藥後自覺症狀消失。囑注意飲食和保持心情舒暢並服用逍遙散加保和丸加味調理一個月。複查胃鏡胃粘膜光滑橘紅色未見潰瘍和糜爛H P (-)病癒。
此病歷中病者胃口差,大便溏薄右手脈細浮是脾氣虛的徵象;脹痛
連兩脅善太息噯氣左關弦是肝鬱氣滯犯胃的表現。辨證為肝鬱脾虛、肝胃不和治用六君子湯健脾益胃以扶正四逆散以疏肝理氣和胃,延胡索、陳皮加強理氣止痛功能雞內金以消食健胃。如此配合藥證相合標本同治故見效快療效鞏固。